集装箱房屋的一种构建方法(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 1至图 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请参阅图 1,显示为本发明构建方法中集装箱式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提供一集装箱式箱体1,包括集装箱结构体(未予以标号)、箱底(未予以标号)、箱盖10、位于所述箱底和箱盖10之间的两个端壁板11及两个侧壁板12、13,并将所述端壁板11拆分为上端壁板111及下端壁板112。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集装箱式箱体1的前后两端具有前端壁板11以及后端壁板(未予以标号),在本实施例中,将其中的一个端壁板11(例如为前端壁板11)拆分成两个大小面积相等的两块,用于装设在该端侧开口的上、下沿以分别形成入口雨篷与入口坡道,容后详述。仍需说明的是在所述的集装箱式箱体1中各壁板之间具有用以支撑该箱体1强度的立柱(未予以标号)。所述箱体1端侧的开口还装设有入户门2,且在该集装箱式箱体1未组装卸下时,该入户门2藉由所述上端壁板111及下端壁板112遮蔽。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该入户门2亦可为在藉由该集装箱式箱体1组装里整体的集装箱房屋后再予以装设。

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中,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的两个侧壁板12、13将用来作为屋顶来用,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各该侧壁板12、13的第一边缘(即用来做屋檐的边缘)开设有用于装设导水槽6的沟槽131,两个侧壁板12、13的第二边缘用来配合屋脊,容后详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式箱体1的箱底及箱盖10上铺设有导轨31,用以活动设置集成功能空间体3。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集装箱的标准规格尺寸,例如为20尺柜(外尺寸为6米×2.4米×2.4米)、40尺柜(外尺寸为12米×2.4米×2.4米)、40尺高柜(外尺寸为12米×2.4米×2.7米)、或40尺超宽柜(外尺寸为12米×3.6米×2.7米),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自行选择。由于集装箱的标准规格己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故不再在此赘述。再有,需特别说明是,上述说明的各集装箱箱体1外壳均为集装箱的标准规格尺寸,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况下,根据客户要求或现场实地环境,集装箱箱体1外壳仍可作不同的变化,例如:可以提供高度为2.8米至3.5米的超高箱柜,以满足房屋室内空间宽敞的居住要求;也可以提供宽度更宽(例如为4米或大于4米)的超宽箱柜,不仅扩展房屋室内空间,更可具有更大的内胆容纳空间,容纳更多的内胆,获得更多的内胆内预制的设备,增加运输量;还可以提供长度更长的超长箱柜,扩展房屋的面积。基于同样的原理,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小尺寸的集装箱箱柜,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的各步骤中,所选用的集装箱均暂以40尺柜(外尺寸为12米×2.4米×2.4米)的集装箱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 2),预制两个分别由地面板、顶面板、连接所述地面板及顶面板的两个端面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端面板的一个外墙面板所共同围合成的集成功能空间体3,并在所述箱底及所述箱盖10上分别铺设导轨结构,将所述两个集成功能空间体3可滑动地设置在该箱体1内。于本实施例中,呈如图6所示,所述导轨结构包括设置在箱底及箱盖10上的导轨14,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的两个端面板上的滚轮31组成,以便将活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两个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藉由该导轨结构向两个侧壁板12、13方向朝外移出(图6中箭头所示之方向),进而实现箱内空间的扩展。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具有保温层及防水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的外墙面板上设置有窗户(未予以图示),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上还可以设置阳台等构件(未予以图示)。

步骤 3),预制多组可装载于所述箱体1内且分别由跨度等于该箱体1宽度的一个主架梁41以及跨度等于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扩展宽度的两个副架梁42组成的屋架梁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屋架梁4的主架梁41为等腰钝角三角形结构,所述副架梁42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以便该主架梁41与两个副架梁42拼接后形成一组与所述箱体1外形结构相吻合的屋架梁4。具体地,所述主架梁41的长边等于该箱体1的宽度,所述副架梁42的一个直角边等于该集成功能空间体3的扩展宽度,且所述副架梁42的最小锐角的角度等于该主架梁41中锐角的角度,进而确保拼接在一起的主架梁41与副架梁42构成的坡度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利于侧壁版形成坡屋顶。具体地,所述屋架梁4为钢制结构。

请参阅图5,显示为本发明集装箱房屋的构建方法中屋脊及导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的建筑构件还包括两条导水槽6,分别设置在所述坡屋顶的两边屋檐上。各该侧壁板12、13的第一边缘具有对应嵌合该导水槽6的沟槽131,且所述侧壁板12、13第一边缘的长度等于所述沟槽131的长度,并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将该导水槽6与沟槽131相连接,以便在雨天时,可藉由该导水槽6将雨水引导至该集装箱房屋的前后两侧,以利于疏导或者收集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集装箱式箱体1的两个侧壁板12、13的边沿未经角度处理,该两个侧壁板12、13设置在屋架梁4上时,二者之间会产生一个缝隙(间隙G),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的建筑构件还包括一个屋脊5,用以密封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的第二边缘之间间隙G。具体地,所述侧壁板12、13第二边缘的长度等于所述屋脊5的长度,所述屋脊5具有一用于契合于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的第二边缘之间间隙的契合部51以及一体成型于该契合部51的对称两侧并用于贴合至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上表面的遮盖部52。

具体地,上述的两条导水槽6和屋脊5可以叠放至一起,并放置于该集装箱式箱体1中以便于在运输。

步骤 4),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将所述箱体1的一端侧的所述上端壁板111及下端壁板112予以卸下,并分别装设在该端侧开口的上、下沿以分别形成入口雨篷及入口坡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端壁板111及下端壁板112分别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装设在所述箱体1之端侧开口的上、下沿,以分别形成入口雨篷及入口坡道,当然,所述入口坡道也可由台阶替代。

步骤5),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卸下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将活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两个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藉由该导轨结构向两个侧壁板12、13方向朝外移出,使其地面板与所述箱底衔接、其两个端面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端壁板11衔接,两个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与箱体1相结合,围合成完整的居住空间,然后将两个集成功能空间体3固定,进而实现箱内空间的扩展,使得集装箱房屋的展开面积达到原先箱体1面积的近两倍。

步骤 6),请参阅图3、4、5,如图所示,将所述主架梁41固定在所述箱盖10上并将两个所述副架梁42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集成功能空间体3的顶面板上以构成一组与所述箱体1外形结构相吻合的屋架梁4,并藉由多组所述屋架梁4形成梁架结构,然后将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分别固定在所述梁架结构上形成坡屋顶,以建成集装箱房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板12、13分别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梁架结构上以形成双坡屋顶。

接着,通过所述预制的屋脊5密封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的第二边缘之间间隙。具体地,所述侧壁板12、13第二边缘的长度等于所述屋脊5的长度,所述屋脊5具有一用于契合于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的第二边缘之间间隙G的契合部51以及一体成型于该契合部51的对称两侧并用于贴合至两个所述侧壁板12、13上表面的遮盖部52,进而确保坡屋顶的密封性。

然后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将该导水槽6与沟槽131相连接,以便在雨天时,可藉由该导水槽6将雨水引导至该集装箱房屋的前后两侧,以利于疏导或者收集利用。

至此,则完成整个集装箱式集成房屋的构建,呈如图7所示之状态。

请参阅图8及图9,在本发明构建方法构建的集装箱房屋中,所述屋顶结构还包括平板式屋顶及单坡屋顶,图8,显示为本发明平式板屋顶的集装箱房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侧壁板12、13分别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梁架结构4上以形成平式板屋顶的集装箱房屋。图9,显示为本发明单侧倾斜式坡屋顶的集装箱房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侧壁板12、13分别采用销接、明接、螺接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梁架结构4上以形成单侧倾斜式单坡屋顶的集装箱房屋。

综上可知,在本发明的构建方法中集装箱即可作为集装箱房屋运输的载体,又作为集装箱房屋的建筑结构体,集装箱的所有构件均作为集装箱房屋的组成构件,换而言之在集装箱房屋安装完成之后,集装箱无需空箱返回,且集装箱的两个端箱面和两个侧箱面在运达目的地后可卸下,集装箱的两个端箱面通过螺栓和集装箱框架连接作为雨篷构件或坡道构件,集装箱的两个侧箱面通过螺栓和三角形钢屋架连接,并将三角形钢屋架固定在集装箱的顶面,共同组成坡屋顶,集装箱内部的两个集成功能空间体3可通过预装于集装箱底面和顶面的导轨向外推出,形成外墙,增大集装箱房屋面积,集装箱两个端箱面内侧装有预制化的外墙,与集装箱框架结构可靠连接,所有安装操作均可反向操作,最后仍可还原成一个标准集装箱体,继续运输至下一个地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构建方法构建的集装箱房屋,充分利用废旧的二手集装箱进行改造,变废为宝,对于低碳生态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而且,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于安装时间短、施工方式以干作业为主,所需建材的物流一次到位,与传统建设相比大大减少了对原有环境的破环,而且,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由于现场用工量少,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再者,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可以随时复原成原有集装箱箱体,再次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集装箱房屋的利用率,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基地,而且,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在集装箱房屋安装完成后无需空箱返回,无需支付返程运费,大大节约了成本。另外,本发明的集装箱房屋的各类组件可以模块化地大量生产,对今后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新型产业而言,可以充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相关内容目录:

集装箱房屋的一种构建方法(1) 集装箱房屋的一种构建方法(完)
编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