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8)

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中可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表达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的各种意图,必须通过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完成,不同材料组合或同一种材料的不同利用形式传达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可以用在室内环境中的材料很多,但要达到合理运用则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设计者慧眼识英,选择合适的材料,最大限度发挥材料各自的优势,来表达设计风格。如结构材料的故意裸露表现了结构主义的特征及空间使用者求真求美的个性映照;又如在室内运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塑造清新淡雅的自然风格。

2、满足情感需求

不同材料粗糙、光滑、细腻、柔软、坚硬的质感,冷、暖、灰的色彩特性及明亮、阴暗的光影形式都是装饰材料的客观物质质感的一种表面效果和特征的体现。装饰材料由于各种材料特性的不同对人的心理诱发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强烈的。光滑、细腻和凹凸、粗糙的材料,自然纹理合理清晰,富有优美、雅致的感情基调,会给人以一种冷漠、傲然的心理感觉。如金属坚硬、深沉、挺拔刚劲,有寒冷的感觉;木材纹理别致、自然纯朴,有轻松舒适的感觉;皮毛和丝织品,柔软、轻盈、温暖,有亲切的感觉。

对装饰材料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各种实体结构物质的表面装饰效果和应用价值,并通过人的视觉、触觉感官对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直接的反应,由于人对材料感觉的直接反应不同,因而就产生了室内环境不同的情感体验。

3、实现功能需要

在运用材料时,必须要充分实现室内空间的功能需要。对每个功能空间理解的不同,其设计选材也大不一样。正如室内陈设、配景绿化给人形象和生理上带来的刺激一样,材质也会刺激人的大脑并由感觉转化为感情,会在人的心理与精神上产生作用。

作为人们生活的居室环境一般选材多以质地柔和、触觉舒适的材料为主,使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温馨亲切。不同功能的室内应有与之相应的设计及材料搭配,使其产生出不同的室内环境氛围。而且材料的特定功能及特定的使用方式也反映出空间特定的功能特征,如浴室及厨房中防潮和封顶的扣板,客厅的地毯都反映出材料的功能特性,材料的这种功能特性反映出特定的心理要求和使用习惯。

4、艺术结合科学技术

在现代室内设计对装饰材料的运用当中,除了重视艺术表现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影响及艺术和技术的相互结合。从建筑和室内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材料和设计方法创造具有良好性能的室内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科学性与艺术性两者决不是割裂或者对立,而是可以密切结合的。

5、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总结发展的历史经验后得出的结论。在现代室内设计的材质运用上,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合理的选材,合理的施工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材料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接受新兴材料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追求“奢华”、“气派”,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滥用大量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中不乏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过分强调装饰材料的运用,缺乏对室内设计内涵的研究;缺乏对丢弃装饰材料的再利用研究,使之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等一系列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相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首先应倡导俭朴、适度的消费观念和崇尚自然生态美的理念,要树立起环保意识,在装饰材料的选配上应首选绿色环保材料,注意节能、降耗、无污染,特别要在采光、通风、除臭、防油等方面下功夫。在创造健康舒适、环保优美的空间环境场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及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只有设计与自然和谐一体,人类与其所栖息的自然环境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活动住宅室内设计中,在选择装饰材时应根据不同材料的本质特点,结合设计对象、环境、功能、空间、气氛等因素并加以合理运用,以充分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满足空间使用的情感要求,实现空间的功能需求;另外,在运用装饰材料的同时,要注意艺术与技术的合理结合,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设计者只有通过加深对装饰材料特性的理解和提高自身对装饰材料运用的能力,才能设计创造出人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理想生活方式。

4.2.2 色彩

有经验的设计师应注重色彩在室内设计的作用,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来创造富有个性、层次、秩序与情调的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

1、色彩环境与气氛

“色彩环境与气氛”是探讨室内色彩搭配与人的生理、心理关系的问题,色彩是室内设计很重要、很容易出效果的要素,也是造价较低廉和方便施工的室内要素。如果要改变一个空间气氛,从色彩方面我可以花很少的钱和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改变空间功能。色彩可以左右人对空间和光线的感觉,可以表达冷热、新旧或远近。最细小的色调变化也可使整个房间显得更温暖一些或更宽大一点。

2、室内设计的用色原理

室内设计用色可借鉴平面设计中的做法:要考虑主页底色(背景色)的深、浅,这里借用摄影中的一个术语,就是“高调”和“低调”。底色浅的称为高调;底色深的称为低调。底色深,文字的颜色就要浅,以深色的背景衬托浅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反之,底色淡的,文字的颜色就要深些,以浅色的背景衬托深色的内容(文字或图片)。这种深浅的变化在色彩学中称为“明度变化”。有些主页,底色是黑的,但文字也选用了较深的色彩,由于色彩的明度比较接近,读者在阅览时,眼睛就会感觉很吃力,影响了阅读效果。当然,色彩的明度也不能变化太大,否则屏幕上的亮度反差太强,同样也会使读者的眼睛受不了。

3、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4、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的原则

色彩的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室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整体统一的规律----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在室内环境中,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室内空间气氛的关键。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色彩的对比是指色彩明度与彩度的距离疏远,在室内装饰过多的对比,则给人眼花而不安,甚至带来过分刺激感。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在此显得尤为重要。缤纷的色彩给室内设计增添了各种气氛,和谐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手段,一定要认真分析和谐与对比的关系,才能使室内色彩更富于诗般的意境与气氛。

2)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心理带来不同的感觉,所以在确定居室与饰物的色彩时,要考虑人们的感情色彩。比如,黑色一般只用来作点缀色,试想,如果房间大面积运用黑色,人们在感情上恐怕难以接受,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觉也不舒服。如老年人适合具有稳定感的色系,沉稳的色彩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青年人适合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快捷;儿童适合纯度较高的浅蓝、浅粉色系;运动员适合浅蓝、浅绿等颜色以解除兴奋与疲劳;军人可用鲜艳色彩调剂军营的单调色彩;体弱者可用桔黄、暖绿色,使其心情轻松愉快等。

3)要满足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来创造气氛。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馨之感。室内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往往具有一个长久性的概念,如办公、居室等这些空间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气氛。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则可获得一种欢快、活泼与愉快的空间气氛。

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室内的色彩对室内设计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在设计中能把色彩因素精彩绝妙的利用,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关内容目录: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3)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4)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5)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6)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7)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8)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9)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0)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1)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2)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3)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4)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5)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6)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7)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19)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0)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1)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2)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3)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4)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5)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6)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7)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8)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29)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30)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31) 集装箱式活动住宅设计研究(完)
编辑:

相关文档